可穿戴智能设备近年来不断跃入人们的眼球,在办公室、街上、公园等场所,我们都常常能见到人们佩戴。每一款可穿戴设备都配有记录各项与人体有关数据的功能,比如睡眠、心率等。那么,这些数据准确吗?就医时,手机上的有关数据具有参考价值吗?
近日,在以“让健康睡眠变得更简单”为主题的第四届中美共建睡眠健康工程研讨会上,广安门医院专家孙书臣介绍,一项监测实验证明,在静止条件下,可穿戴设备的数据比较精确;在运动状态中,设备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误差。因此,就诊时,这些数据不能作为判断你睡眠好坏的依据。
那么,失眠的诊断标准是怎样的呢?孙书臣认为主要有下列几大项:
一、主诉(即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,就诊最主要的原因或最明显的症状或/和体征、性质以及持续时间)入睡困难、睡眠维持困难、早醒、长期非恢复性睡眠或睡眠质量不佳。儿童睡眠障碍通常由其看护者发现,主要表现为就寝时抗拒睡眠或不能独自入睡。
二、上述睡眠障碍发生在有充分机会和条件睡眠的情况下。
三、患者至少具有下列1条与夜间睡眠障碍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:
1. 疲劳或者乏力。
2. 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力下降。
3. 社交或职业能力下降或者学习能力下降。
4. 情绪不稳或易激惹。
5. 日间困倦。
6. 动力、精力或原动力不足。
7. 工作或驾驶时发生错误/事故的倾向。
8. 因睡眠不足导致紧张性头痛或胃肠道症状。
9. 对睡眠的担心和焦虑等。